手機掃一掃,即可免費申請加入
中國污泥處理處置戰略聯盟(271位水行業代表了)
環保概念板塊期待政策紅利落地
時間:2014-11-06 13:28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韓永先 據研報統計各一級行業今年前三季度業績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環保行業上市公司整體實現營業總收入307.1億元,同比增長27.0%,實現凈利潤總計36.1億元,同比增長29.7%。環保板塊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在一級行業中分別位居第1位和第4位。
而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愛建證券按照Wind提供的概念類板塊數據對比顯示,在10月份的二級市場上,環保概念板塊整體漲幅僅為0.33%,弱于同期全部A股2.09%的漲幅和滬深指數3002.45%的漲幅。分子行業來看,尾氣治理行業在10月份表現最好,上漲了3.57%,合同能源管理行業上漲2.70%,PM2.5板塊上漲2.21%,垃圾發電板塊上漲1.22%,污水處理板塊表現最弱,下跌了2.17%。環保概念板塊6個子板塊中在10月份有4個跑贏大盤,50家環保概念上市公司中,22家上漲,6家持平停牌 ,22家下跌。
從環保行業的投入產出來看,環保行業多為微利、公益性較強的行業,多數公司在營收方面需要依靠政府政策扶持和補助,成長性較為緩慢,反饋到資本市場上,環保概念上市公司往往依賴“政策市”,成為投資者關注度較低的領域,在市場估值方面面臨弱勢。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國家層面對環保的重視,多個環保政策相繼出臺,成為環保概念上市公司的政策利好,但是另一方面,多數環保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往往讓位于經濟發展,落實并不給力,只在短期內給環保概念上市公司帶來政策紅利,并不能形成長期的利好支撐。
環保板塊的“政策市”
“以環保行業分類來看,固廢處理板塊上市公司業績搶眼,污水處理板塊公司業績略顯平淡。”某證券研究員分析環保概念上市公司稱,環保概念上市公司不同板塊的業績表現各異,固廢處理板塊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同比達43.5%,實現的凈利潤增速同比達32.3%,高于環保行業平均水平,大氣治理和環境監測板塊表現與環保行業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污水處理行業表現較為平淡,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8.6%、22.3%。
上訴研究員分析稱,環保行業上市公司業績根據公司的規模也表現出不同的增速,以市值大小來看,大市值公司收入和凈利潤增速顯著優于環保行業平均水平。以市值規模區分,2014年前三季度100億元市值以上的環保行業上市公司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35.2%、34.4%,50億至100億元市值的公司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24.2%、30.5%;低于50億元市值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長乏力,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5%、8.2%。整體上來看,大市值公司仍然是支撐環保板塊收入和凈利潤增長的主要動力。
不僅于此,從公布的業績報告來看,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構成也有明顯的區分,但是其共同點是多數環保行業上市公司業績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和補助資金支撐。
以一家,主營廢氣治理、廢水治理、固廢治理以及節能減排項目工程建設、投資、運營、改造、副產品銷售及技術服務等業務的公司為例,截止到9月末該公司的總資產為87.95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5.39億元,實現凈利潤2.19億元,同比增長49.87%,除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外,其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就達1000.34萬元。
主營工業廢物處理、市政廢物處理等業務的某環保公司,9月末的總資產為44.76億元,前三季度營收13.81億元,實現凈利潤1.96億元,同比增長20.10%,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578.28萬元。
從事污水處理與污水資源化技術開發應用業務的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收12.92億元,實現凈利潤1.67億元,同比增長25.94%,其中享受的政府補助為625.97萬元。
表現在二級市場上,環保行業上市公司依賴政策的行情則更為明顯。APEC會議臨近,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6省份啟動了大力度的臨時減排行動,有消息稱,中國環保部下派了16個督查組聯合省市環保系統啟動大規模督查行動。受此影響,周三(11月5日),環保板塊個股表現出色,截至收盤,板塊平均上漲1.54%。神霧環保上漲5.96%。
期待政策利好落實
近期,隨著秋冬季霧霾天氣的加重,有望不斷強化市場對環保股的關注度,環保概念個股逐漸被機構和投資者看好。
“環保板塊的行情主要依靠政策和事件刺激。”一證劵研究員表示,政策方面,10月份,中國環保部將上市環保核查由政府主導全部交由市場主體負責,加大對企業環境監管信息公開力度,有利于環境監測行業的發展。《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預計將在年底前出臺,有望促進污水處理量的增長,從而對水務板塊起到提振的作用,市場對這個政策出臺的預期已經非常充分,主要看政策內容是否超過預期,板塊的機會主要看水污染防治政策的刺激。秋冬季嚴重的霧霾事件還可以提高市場對大氣治理板塊的炒作熱情。
事實上,利好環保行業的政策支撐不僅于此。為了治理霧霾等環保問題,我國近年來的環保投入持續高企。據統計,“十二五”規劃前三年,我國環保投入每年以2000億元以上的幅度增加,2013年的投入已超過1萬億元。整個“十二五”規劃期間,環保投入預計將超過5萬億元。
另一方面,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對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進行了明確要求,強化生產者環境保護的法律責任,大幅度提高違法成本。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確定于2015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同時,各地也在積極推進地區性環境保護法規的制定和落實。
“立法缺失、執法不力,制約環保行業的長遠發展。”一研究員認為,我國環保領域長期存在法律體系不完善、部分領域嚴重空白,法律制度不嚴格,執法力度不夠等問題。行業發展更多依賴于政策、規劃推動,長期存在“重投資、輕監管”的問題,反映在環境治理效果上,經常出現設備安裝率高,但達標運行率低等問題,亦導致行業競爭環境惡化、不利于產業的長遠發展。
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預計我國環境立法將大幅加速,執法力度亦大幅趨嚴。環保領域長效監管機制將建立,監測領域、工業治理市場將加速啟動,環保行業將從“重投資、輕監管”進入建立“長效監管”時期。在長效監管模式下,環保行業的長期利好將持續釋放。
隨著新環保法出臺,用嚴格的法律保護生態環境,將為污染治理領域帶來整體需求增量,從事污染治理及監測的標的公司均能從中受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第三方檢測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