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圳可替代自來水的再生水僅占1% 羊城晚報記者 王磊 攝
|
羊城晚報訊
記者李天軍報道:歷年來,作為極度缺水型城市的深圳,一直致力于打造節水型城市,低碳環保城市。作為非常重要的中水(再生水)利用,到底使用率如何呢?羊城晚報記者11日獨家采訪深圳市水務局及深圳市水務集團獲悉,2013年,深圳市民所用可替代自來水的中水只占到供水總量的1%。
中水商用幾乎空白
據水務集團有關領導介紹,深圳是座極度缺水的城市,2013年全市供水量19億立方米,按常住人口1800萬計算,人均才100多立方米;而世界標準規定人均供水量低于1000立方米的屬于嚴重缺水城市,低于500立方米的即屬于極度缺水城市。
據水務局專家介紹,中水分廣義狹義,狹義中水指可替代自來水的再生水,用于沖廁及園林綠化。市水務局節水辦主任樂茂華向羊城晚報記者介紹說,真正大規模生產可替代自來水的中水量很少,全年產量不過2400萬立方米。據水資源公報,2013年深圳市供水量19億立方米,狹義中水只占總量1%,而且用于商業的極少,只有少數企業買中水去澆灌綠化帶或者供灑水車用,量可以忽略不計。
另一層面,廣義中水(經過污水處理的普通再生水)幾乎全部用于補充河道用水、景觀河流補水。據市水務局排水處李威博士介紹,2013年,深圳市所有市政污水處理廠日處理再生水(一級A類)216.89萬噸,用于補充河道用水。
技術不成熟難推廣
深圳是極度缺水城市,為什么中水使用率如此之低?節水辦負責人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一是中水的微生物技術處理還沒有那么高,如果沖廁使用中水,無人在家超過三天,馬桶里的水就會發臭;其次,沒有專門的中水管線,誰為中水專門鋪設一條管線,這個成本從政府到企業都會算賬;第三,使用中水,市民完全自愿,不少人對中水有顧慮。第四,客戶企業也是自愿,要重新布管,還有考慮中水的潛在不可控風險。第五,價格因素,定價太低,賣中水的企業承受不了;稍微高一點即使低于自來水價,超過2元,就沒人買了,雖然深圳本地水庫缺水,但還是能調來東江水。
其實,深圳也有小區成功地推廣了中水入戶,例如公務員小區僑香村。據了解,該小區確實自行生產中水,并將管線安排進宅。羊城晚報記者11日采訪了一位在僑香村居住的公務員古先生。古先生坦言,家里以前確實用了中水沖廁所,小區花園用的也是中水。后來家里的中水水管漏水,迫不得已拆除,重新引了一條自來水管沖廁。古先生介紹,這個中水,是小區物管委托給一家公司經營,是要收水費的,但使用起來總有心理顧慮,正好碰上漏水,干脆拆了。
據有關水務專家介紹,僑香村的這種分散式中水處理方式,運行維護成本高昂,運行不穩定,是住建局做的一個試點,對于全市不具備影響力。中水推廣仍任重而道遠。
李天軍
再生水深圳推廣卡殼(圖)
2014-11-12 來源: 羊城晚報地方版(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