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省汛情
分析
1.長江水位升高導致內河排水不暢
這次南京的大暴雨,已經刷新了幾項歷史紀錄,這場暴雨直接刷新南京6月歷史降雨量,秦淮河水位已經趕超歷史最高水位。
有關人士分析,雨太大且持續時間久,造成區域流量增大,內河水位均超警戒,道路積水往河道里排就非常吃力。此外,長江南京段受上游來水和本地降水的增多影響,水位超警戒,托頂,水很難排出去。從內河往外秦淮河再往長江排澇的線路,非常不暢,所以才會導致內澇,這也是客觀原因。
2.城市建設也會導致管網不通
有關人士分析,當然在排澇中,他們也發現有很多是主觀原因導致的內澇。城市建設的原因占了一部分,比如之前和這次的暴雨,大家發現河西的揚子江大道過去是不會積水的,這次卻成了“汪洋”。經分析,原來是附近地鐵10號線建設時造成了地下管網的堵塞和不暢。而定淮門大街沿線也出現了多個積水點,分析原因和緯三路過江隧道施工破壞了地下的管線有關。城市建設,尤其是地下工程的施工,有利于發展,但也給城市管網添了堵。
3.待改造的棚戶區成為重災區
此次暴雨,淹水嚴重的兩個居民區,分別是秦淮區的七橋地區和鼓樓區的九家圩地區,而這兩處都是待改造的區域。七橋地區多為平房和二層小樓,地下管網非常老舊。而九家圩地區,周邊是拆遷工地,地下管網已被破壞。
有關人士說,待改造的棚戶區處境尷尬,管網建設還有待城市改造時統一規劃設計,所以現狀下,每次下暴雨,也只能是人為地用泵機排水。當然內澇還和部分區域地下管網管徑小,不通暢,排水設施老舊等有關。
反思
南京如何打造海綿城市?
隨著極端暴雨天氣增多,國家住建部也在倡導建設海綿城市。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南京應該如何建設海綿城市?
多建可以喝水的道路
“城市建設往往追求用地一馬平川,還會填湖平壑。”南京一位市政專家表示,比如進香河等一些內河已經被填平了,城市道路更是堪比裝潢,鋪上地磚,完全不透氣。這幾年,城市又倡導起建設能“喝水”的馬路,也就是海綿馬路。它看上去就像瀝青路面,但路基表面用的是透水瀝青和透水混凝土的材料,使得雨水能夠及時下滲。
據了解,南京也在做“海綿馬路”的試點,河西天保街有一段600米“海綿道路”,這是全市的生態路示范段,一場大雨過后,路面雨水都會下滲到路基的管道內,路上干凈清爽。
小區建蓄水池,自己收集積水
這位市政專家表示,現在積淹水的區域很多是住宅小區。因此,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江蘇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的新要求:2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建項目都要建雨水收集系統,也就是給小區建一個蓄水設施。
專家說,在小區的地下空間建蓄水池,在遇到極端暴雨天氣時,小區物業就可以收集雨水,排積水。等到雨后,收集的雨水還可以澆灌植物、清洗大樓,非常節能環保。
但是他也表示,雖有新要求,但實施起來很難,開發商從個人利益出發,寧可多建幾個地下停車場。建蓄水池,每年還要產生養護等費用,很少有小區去建。
南京離海綿城市還有多遠(圖)
2015-06-29 來源: 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