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 埃睿迪
濕紙巾是干垃圾還是濕垃圾?全國推行的新政,讓垃圾分類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其實,相對于生活垃圾,工業污染才是真正難啃的硬骨頭。因為工業垃圾是中國水污染、大氣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的主要來源,它對生態環境及人體健康的危害更大。
工業污染一直屬于政府高壓監管的領域。企業必須具有相關的污染排放許可證,并接受相關部門監管。一旦不合格被通報,企業將立即停工停產,還可能“喜提”巨額罰單。
即使如此,企業偷排漏排等新聞仍然屢見不鮮。2018年,全國實施環保相關的行政處罰案件和數額同比增長32%。癥結在哪里?企業解決工業污染的突破點是什么?
上周,百度長江學堂三期班學員、埃睿迪(iReadyIT)創始人兼CEO吳奇鋒接受了《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的采訪。埃睿迪是一家環保服務領域的創新科技公司,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建模,對企業生產工藝進行優化,提升生產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百度長江學堂三期班學員、埃睿迪(iReadyIT)創始人兼CEO吳奇鋒)
用科技守護綠水青山
十九大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寫進黨章,開啟了中國環保治理的新階段。在這一階段,不僅需要政府部門、企業和市場的協同作戰,更需要加速轉型,從資本驅動到科技和互聯網的創新驅動。
在農業、能源、電力、化工、醫療等各類工業制造流程中,生產線上流轉的不僅是產品,還有天文數字的垃圾,更有從機器傳感器上傳來的每日數萬億級別的工業大數據。而利用這些大數據,企業可以實現對工業污染的數據治理,從而實現綠色制造綠色發展。
如何利用這些工業大數據進行環保治理?吳奇鋒指出埃睿迪的做法是實現兩個根本的轉變。第一,從末端治理到源頭、全流程治理的轉變。在行業最簡單的公式中,原材料+工藝=排出垃圾。埃睿迪的思路是在工藝流程的關鍵節點進行優化,將控污節能技術手段前置到流程之中,通過傳感器構建與線下物理生產線相對應的線上虛擬數字生產線,實時抽取各個節點的數據,輸入模型,控制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污染量,從而大大減輕末端的壓力。
“一般來說,煙囪排放口的傳感器報警,意味著污染已經造成并排放。如果焚燒爐排出的是二惡英,就會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那為什么我們還要只瞄準最后一個環節的監控呢?”吳奇鋒稱。
第二, “可減”+“可用”。“可減”即應用大數據模型算法,對園區的循環水系統、固廢焚燒爐等各項設備參數進行實時分析并持續調整優化,找到最優節能方案,以實現將一道工序的廢棄物變成另一道工序的原材料,或將生產剩余熱能等排出物轉化為資源,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可用”即利用埃睿迪綠色工業互聯網平臺,將企業內、外部數據和資源實現共享和統一調度。
通過精細化管理,工藝中的哪一環節產生了多少污染物,都能夠被實時監測并持續調控,從而將污染和浪費及時“扼殺在搖籃里”。
“環保的對立面不是污染,而是效率和價值。所以我認為環保治理的關鍵不僅僅是技術,更是價值——可以量化、可以被直接看到的顯性價值。”吳奇鋒稱。
正如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埃睿迪首席科學家夏青老師所指出的那樣,“環境智慧不是傳感信息的簡單傳輸整理,而是要有模型、有智慧的整理和總結,即污染源輸入,環境質量響應,以及要基于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對污染源優化調控的方案。”這就是埃睿迪所堅信的“輸入響應,優化調控”的科學理念。
搭上產業互聯網快車
2018年,產業互聯網的風口爆發。制造企業紛紛加速轉型,提升設備和工藝的數字化水平。而借助智能制造和物聯網的快車,埃睿迪也乘上了行業的風口。
吳奇鋒認為,在傳統資本和關系驅動力失效的情況下,行業要依靠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去開拓未來,創新才是第一生產力。
他預測,未來中國一定會走向按污染治理效果進行收費和分成。因為只有這種商業模式才會驅動企業從根本上應用科技和數據。這也意味著環保服務行業要從“這套系統我收你幾百萬”轉變為“每處理一噸垃圾我幫你省下多少錢,你付我多少錢”的商業模式。
2017年底,吳奇鋒放棄掉大量金融、零售類500強成熟客戶,將戰場轉移到環保、水務及工業等行業領域的大數據平臺上。很多人不理解,但他卻一遍遍向員工解釋環保科技的藍海前景,傳遞自己用科技守護綠水青山的信仰。漸漸的,所有人都被這股熱情所感染。2018年,埃睿迪明確了自己“基于大數據的綠色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定位,實現了從150%到300%左右的高速增長。
吳奇鋒從小的愛好就是計算機,尤其偏愛數據智能。“剛入行的時候,我曾經參加過一個防汛軟件APP的開發項目,當時就覺得數據真是一個特別有意思、有價值的事,可以直接告訴人們臺風到了哪兒,要不要避險。所以從入行到現在,我一直沒有離開數據智能這個行業,在不同的行業、崗位上一直嘗試。”吳奇鋒稱。
2015年,30歲的吳奇鋒決定離開打工生涯,在海淀區牡丹園十幾平的一個小辦公室中,埃睿迪誕生了。當時,吳奇鋒對幾個合伙人說,埃睿迪今年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活著”。
在最難的時候,吳奇鋒只能透支信用卡發工資。“我們知道創業會很難,之前也做足了心理準備,但是從來沒想過現實會這樣突破心理底線。”對此,幾個人雖然都感受到了一種心酸,但卻絲毫沒有感到絕望,甚至能用開玩笑的輕松心態來面對。
沒有考慮過放棄嗎?吳奇鋒仔細思索了片刻,回答記者:“我當時問了自己三個問題,第一,大數據環保是不是未來的剛需?是;第二,我能承受得了這次的失敗嗎?能;第三,重新再來一遍,我還會不會繼續創業?會。經過這樣的內心挑戰之后,你就能很淡定地面對一切。因為你確定了自己要做這件事并堅信這件事是對的,所以只要熬過去就好了。”
堅信帶來幸運
2019年初,埃睿迪獲得BV百度風投A+輪投資后,在環保行業徹底打響了知名度,吸引了各路英才前來加盟。但吳奇鋒卻笑稱,自己并是一個特別好的管理者,而更希望成為平臺的構建者,構建一個“讓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價值的平臺”。
事實上,吳奇鋒的管理風格相當平易近人,并且非常敢于授權。他更希望為真正優秀的人才搭好舞臺,讓他們按照自己的套路來。但他也不是沒有原則的放權,而是根據每個人的能力,經過充分的溝通,在形成共識的基礎上充分放權。
“不用刻意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非要讓別人認同,只要以朋友的身份把你的價值觀傳遞給他就夠了。”吳奇鋒稱。
他的朋友普遍都認為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但吳奇鋒自己從不這樣認為。這也是他加入百度長江學堂的初衷:希望有機會向行業最聰明、最優秀、最厲害的人學習。
比如三期班班長、上海廣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孫榮衛就是一個令吳奇鋒非常欽佩的人。“一個在商場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江湖,仍然可以不求回報,不關利益地為班級同學們付出,在這個時代實在是很難得。”吳奇鋒感嘆稱。
吳奇鋒坦言,是對數據智能的篤信支撐自己走到今天。“我內心深處真的相信這份事業的價值,再加上每天都能與比自己更優秀的人一起工作,每年都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現在除了變胖了一點,話多了一點,每天都感覺幸福感很高。”吳奇鋒用略帶一點福建口音的普通話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