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來,主持承擔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六五”-“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973、863、國際科技合作、科技部和水利部重點課題,以及流域和區域性的水文水資源課題共800多項。開展了水文循環機理與氣候變化、暴雨特性與規律、徑流形成機制與模擬、洪水預報方法、設計洪水、水旱災害、土壤水實驗等研究;流域和城市防洪規劃的系統分析理論和方法、流域洪水預報和預警系統、防洪體系的調度方式和實時調度研究、防洪指揮調度決策支持系統、洪水風險管理、洪水災情評估系統、防洪減災對策與措施研究;中國水資源評價、中國水資源利用、洪水資源利用、國際河流開發與管理研究、全國6大流域入河排污口調查,以及流域及區域性水資源研究;南水北調工程規劃與調度運行、全國地下水開發利用規劃、全國防洪規劃等研究工作;人類活動對水文循環、自然環境的影響及各類工程對水環境的影響評價,河流水質數值模擬,水體中污染物的稀釋、擴散、遷移規律及其在水環境分析、預測和水污染治理中的應用研究;完成了應用3S技術復測水庫庫容曲線、水土流失調查、洪水監測、旱情監測、水下地形測量、水質分析等項目,開發了防洪決策支持、防汛會商、水資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等信息系統。近幾年參加了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河湖基本情況普查、全國防洪規劃、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全國抗旱規劃、七大流域綜合規劃修編、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及其它重大項目的技術工作。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0余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0余項,出版《中國水旱災害》、《中國歷史大洪水》、《中國暴雨》、《中國歷史干旱》、《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研究》、《河流功能區劃理論與方法研究》、《同位素水文學》等專著80多部。
主要研究方向
◆ 水文學理論與方法
◆ 防洪抗旱與減災
◆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 水資源配置與管理
◆ 水環境與水生態
◆ 水利信息化
◆ 應對氣候變化研究
◆ 國際河流研究
◆ 實驗水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