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發展2023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2024-04-19 來源: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漳州發展(000753)2023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報告期內公司所處的行業情況
新能源,自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做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鄭重承諾以來,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部委出臺一系列政策,從頂層設計層面全力支持國家能源戰略,助力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數據,截至2023年12月底,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6.1億千瓦,同比增長55.2%;風電裝機容量約4.4億千瓦,同比增長20.7%;2023年,光伏發電建設新增并網容量21,630.0萬千瓦,同比增長147.46%,其中福建省新增并網容量409.6萬千瓦,同比增長117.99%,實現快速發展。《福建省“十四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提出立足“十四五”經濟發展、能源轉型、“碳達峰、碳中和”等要求,至2025年,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清潔能源比重從28.1%提高到33.6%。在雙碳背景下,國內能源消費結構優化進程加速推進,光伏和風電仍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報告期,公司持續推進新能源產業的戰略布局,以漳州區域為中心,以光伏項目為切入點,拓展設備制造、勘察設計、電力工程施工、充電網建設等領域,構建全價值產業鏈。生態科技,國民經濟的穩健增長,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推進,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保持在較高水平。 “十四五”是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福建省及漳州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對美麗城鄉、美麗河湖、土壤和地下水環境安全等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公司旗下的漳發生態科技擁有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014001環境管理體系、IS045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三體系認證證書,和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頒發的《城鎮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服務》《工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服務》“雙一級”服務認證。目前,運營12座污水處理廠,分布在漳州市城區及平和、漳浦、南靖、云霄、古雷、詔安、東山等區域,總設計日處理能力達到50.2萬噸,遠期規劃日處理能力96.4萬噸。2023年,生態科技板塊聚焦主業主抓,確保各污水處理廠、市城區“廠-網-河”一體化等運營,以打造科技型企業為落腳點,全年申報通過20項軟件著作權和3個實用新型專利,助力向科技化、標準化、創新型區域環保服務商目標邁進。
綠色建造,隨著城鎮化發展步伐加快,相關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等領域的發展將會帶動綠色工程行業的增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建筑用能結構逐步優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建設發展方式,為城鄉建設領域2030年前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綠色建造板塊是公司重要的增長極,擁有市政、房建雙一級資質,報告期,繼續大力踐行“走出去”的戰略,業務從傳統的水務工程向鄉村振興、片區開發、流域治理、公共服務等類型轉變,多舉措推進EPC、EPC+O等項目合作模式,不斷擴大業務范圍和市場份額,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獲評漳州市2023年度建筑業準龍頭企業。
智慧水務,水是支持經濟和社會發展、保障居民生產生活的基礎性行業,行業發展處于成熟期,受政策驅動效應明顯。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變革,水務行業的信息化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智慧水務的建設也成為了行業的共識。隨著國家城鎮化進程的持續推進,生活生產用水需求端的增長推動水務行業產能持續釋放。智慧水務板塊立足“降損為主、堵漏為輔”的精細化管理,打造“特色化+屬性化”服務,供水區域涵蓋漳州市主城區、龍文區、高新區、漳浦縣中心城區等,日供水能力51.50萬噸;加快推進城鄉供水智慧化平臺建設,優化“獲得用水”營商環境。
低碳出行,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3年,汽車銷售累計達到3,009.4萬輛,同比增長12%;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949.5萬輛,同比增長37.9%,市場占有率達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個百分點,實現持續快速增長。2023年,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十部門發布《關于印發全面推進“電動福建”建設的實施意見(2023-2025年)的通知》,支持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進一步拓寬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截至報告期末,低行出行板塊品牌授權情況如下:燃油車包括長安福特、一汽豐田、廣汽傳祺、吉利汽車、吉利領克、吉利銀河、長城哈弗、長安汽車、雪佛蘭、東風本田;新能源車包括吉利遠程商用車、AITO問界、雷達皮卡、比亞迪(002594)、奇瑞新能源、長安啟源、吉利極氪;形成以漳州為核心,輻射廈門、福州、三明和南平等多個重要城市的銷售網絡,是全省規模較大的汽車經銷商之一,受制于單一品牌經營門店少、區域單一影響,經營效率與同品牌集團化經銷商存在差異。2023年,新能源車銷售收入占汽車集團總收入占比33.04%,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二、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
2023年,公司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結合自身產業基礎,聚焦新能源、生態科技主責主業,持續推動板塊業務協同發力,扎實有效地推進各項工作。
(一)新能源:報告期,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光伏投建并舉,積蓄發展新動能,已建立形成投資、設計、建設、運維全生命周期的產業體系。一是保持“資源自主開發”與“產業股權投資”雙翼齊飛之勢,旗下的漳發新能源于2022年申報的漳浦鹽場100MW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列入2022年福建省發改委批復漳州市11個集中式光伏電站試點項目之一,該項目利用廢棄鹽田建設“光伏電站+漁業養殖”為一體的光伏發電項目,已于2023年9月開工建設;同時與中核匯能共同投資的中核云霄陳岱5萬千瓦漁光互補項目實現首批并網發電,以各能源企業為主體申報的集中式光伏項目,公司已與各申報單位合作成立項目公司,各項目均在有序推進中;項目儲備方面, 2023年福建省發改委批復漳州市11個集中式光伏試點項目,裝機規模為2520MW,其中漳發新能源申報的漳浦六鰲100MW漁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亦列入福建省光伏電站開發建設方案項目清單,目前已啟動項目前期工作,由各能源企業為主體申報的集中式光伏開發項目,報告期已合作成立1家項目公司。二是以“優化存量,拓展增量,做大總量”為原則,依托縣區域合作平臺優勢,深入挖掘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資源,目前已成立漳州高新區、龍文區、云霄縣、漳浦縣、臺商投資區五個區域合資公司,通過項目投資建設及并購,力促新能源板塊規模體量快速增長。截至報告期末,已投建并網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裝機規模為37.25MW,在建項目 9個規模為16.21MW,已簽約未建項目25個規模為49.63MW。三是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公共充電網、公交網、物流網、居民小區充電網、企事業園區充電網”五張網的布局規劃,與特來電合作,充分發揮本地化、專業化與規模化優勢,推進漳州市域充電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截至報告期末,已上線運營的充電站27座,充電終端436個。2023年,新能源板塊實現營業收入2.51億元,凈利潤697.68萬元。
(二)生態科技:報告期,堅持以項目外拓為核心驅動力,以項目運維為關鍵生產要素,有效擴大項目盤子,同時探索科技賦能,夯實發展基礎。一是在確保污水處理業務和內河治理業務穩定運行的前提下,推進縣區域污水廠提標改造工作,加快PPP項目驗收工作。二是在業務拓展方面,先后中標平和縣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市場化運維項目、九龍江西溪(龍文段)生態帶及濕地建設工程——九龍江西溪(龍文段)內源生態修復一期項目、東山城垵污水處理廠及長山尾污水處理廠委托服務項目,并作為聯合體運營方中標漳州臺商投資區廠網河湖一體化生態綜合整治項目、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中片區)雨污管網清淤檢測項目。三是拓寬業務范圍,以聯合體牽頭方中標平和縣花山溪流域種植區土壤污染風險管控與治理修復工程土壤改良和重金屬穩定化及平和縣花山溪流域重點區域污染防控與綜合施策修復工程土壤酸化改良三期項目,開拓新生態服務領域。四是以“智”為動力,推動數字化轉型,構建統一信息化平臺,完成排水管網綜合管理系統、廠網河一體化會商系統等20項軟件著作權的登記,申報通過3項實用新型專利,以科技創新提質賦能。2023年,生態科技板塊實現營業收入7.54億元,凈利潤7,069.09萬元。
(三)綠色建造:在原有業務基礎上,拓展鄉村振興、片區開發、流域治理、公共服務等業務領域,快速做大基本盤;突出“數字化管理”,開展企業各項資質增項升級,培育公司綜合競爭力。報告期,以聯合體中標漳州臺商投資區廠網河湖一體化生態綜合整治、古雷開發區鄉村振興綜合項目一期(不含公路部分)設計、施工及招商運營一體化
(EPC+O)、平和縣東部片區鄉村振興等項目,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加快推進南靖縣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PPP、福建省華安縣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實驗項目勘探設計施工及運營一體化(EPC+O)、東山縣前樓鎮鄉村振興點線連片暨“原味前樓”綜合項目(一期)設計施工總承包、漳浦縣城區污水收集與水環境整治項目工程總承包及運營一體化、漳州市龍文區學校基礎設施組團建設工程PPP等項目的建設,并按時完成龍溪學校、通源學校交付使用。2023年,綠色建造板塊實現營業收入9.44億元,凈利潤1,356.53萬元。
(四)智慧水務:始終秉承“安全供水,優質服務”的經營方針,開展管網漏損控制工作,提升經營管理能力,降本增效;加快智慧水務平臺、金峰水廠擴建工程(一期)、老舊小區改造及建管合一等項目建設,并作為運營單位積極參與薌城區、龍文區、漳州高新區、南靖縣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建設,進一步擴大供水覆蓋面,確保民生所需;旗下的漳州漳發環境檢測技術研究有限公司逐步開展各縣區環境檢測業務及大氣、噪聲、土壤等擴項的認證工作,打造業務新亮點;同時,積極推動水價調整工作。2023年,制水總量12,062.99萬噸,售水總量8,692.90萬噸,同比穩步增長,實現營業收入3.11億元,凈利潤5,748.28萬元。
(五)低碳出行:圍繞“深化資源整合、優化業務結構”為目標,精簡權屬企業規模,盤活資產,從原有的單一零售模式向多元化經營轉型。報告期,已完成旗下三家權屬企業的注銷清算工作,完成福建天元雪佛蘭、漳浦天馳福特、漳州天瑞江鈴福特、廈門凱宏起亞等品牌門店的退網工作,新增福州天品極氪、漳州天瑞比亞迪王朝商超店、廈門凱宏吉利雷達和吉利銀河等新能源品牌,同時,成立二手車平臺公司,拓展二手汽車業務,尋求業務增長點。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4.18億元,同比下降13.54%,主要為本期燃油車銷量整體下滑,凈利潤-4,472.56萬元。
1.2023年低碳出行板塊營業收入前十名經營單位
2.采購、倉儲及物流情況:
2023年度低碳出行板塊前五大供應商為品牌汽車廠商,全年采購金額合計8.50億元,約占板塊全年采購總金額的63.81%,未有向關聯方采購的情況發生。商品存貨管理采取先進先出的原則,滯銷商品按年限先計提減值折價銷售處理。全年,汽車集團倉儲及物流支出合計296.80萬元,全部有外包物流。
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49億元;營業利潤14,405.13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844.71萬元,較上年同期上漲2.49%。
三、核心競爭力分析
公司作為漳州市第一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堅持黨建引領,從嚴治企,規范運作,持續創新,一以貫之履行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研判行業發展形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確立了“以綠色智慧城市建設為先導,聚焦新能源、生態科技、綠色建造、智慧水務、低碳出行,走出漳州,面向全國,成為行業領先的城市運營服務商”的戰略發展規劃,以“資本+產業”運作模式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在雙碳背景下,加快新能源產業全鏈條投資轉型的發展步伐,提升核心競爭力,為股東持續創造價值。
四、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公司所處行業的發展趨勢
1.新能源產業關乎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是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近年來,國家、省、市出臺了眾多有關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尤其是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后,密集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措施,從金融政策、清潔能源消納目標、并網保障等方面支持、規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2021年5月,福建省政府下發《關于印發加快建設“海上福建”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提出要大力發展臨海能源產業,包括拓展海上風電產業鏈、培育“漁光互補”光伏產業等。2022年3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的通知,作為“十四五”時期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藍圖和行動綱領,文件明確加快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壯大清潔能源產業,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促進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同月,住建部發布《“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新增建筑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0.5億千瓦以上;6月,福建省印發《福建省“十四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提出至2025年,福建省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清潔能源比重從28.1%提高到33.6%。《漳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培育新能源產業,圍繞“核,儲,風,氫,光”五大能源,加快開發漳州外海淺灘風電,打造國家級海上風電產業基地;推動發展光伏發電產業,構建形成從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到系統集成、電站工程總承包的產業鏈,至2025年,新能源產業產值達500億元,打造東南沿海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未來,隨著技術的持續進步,風電、光伏發電的成本將顯著下降,風電、光伏發電的價格競爭仍將持續增強。
2.生態文明建設將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生態環境治理是發展的重要主旋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開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確立了生態治理行業的地位,為行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2015年,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30年,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為95%左右。”;2022年1月,生態環境部等5部委印發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農村環境整治水平顯著提升,新增完成8萬個行政村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基本消除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 近幾年農業農村環境治理相關政策頻發,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未來,隨著農村環境治理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將會越來越多的應用到農村環保治理中;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也將朝著資源化、節約化、市場化、產業化、高效化、智能化、裝備化、綠色方向發展。
3.建筑行業與我國城市化發展,基礎設施投資密切相關,隨著我國城市化率的增加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整個行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建筑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競爭激烈,安全質量監管將越趨嚴格,未來行業將朝精細化管理,技術創新,企業規模化方向發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建筑用能結構逐步優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建設發展方式,建筑節能及綠色建筑將成為發展方向。2023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關于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局部修訂征求意見稿)》公告征求意見,進一步強化綠色建造的碳減排性能要求,規范現行相關標準,更好適應我國綠色建筑發展趨勢。
4.水務行業是與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事業,是產業政策重點支持的行業;受供排水管網分布的地域限制,水務企業服務范圍大多具有一定的區域局限性。供水的建設和發展是城市發展的基礎,隨著我國城鎮化率的逐年提高,城市用水需求量也將穩定增長。物聯網、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水務信息化和智慧水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2022年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強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通知》規定: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達到漏損控制及評定標準確定的一級評定標準的地區,進一步降低漏損率,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有較大改善空間。
5.2024年,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發展預測峰會的預測,汽車市場整體企穩向上保持10%的增速。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續航里程不斷提高、制造成本逐步降低、充電設施日益完善,汽車市場將以新能源汽車為主導趨勢,但燃油車在短期內仍然具有一定市場份額。在商用車領域,城市物流、公共交通等領域的電動化需求不斷增長,以及政府對新能源商用車的大力扶持,電動商用車市場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同時,在二手車市場方面,國務院《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出臺和二手車“出海”政策的放開,二手車市場也將迎來春天。
(二)公司發展機遇及新年度經營計劃
2024年,公司以開展“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增效年”活動為契機,著力挖存量、擴增量、抓變量,持續補短板、固底板、揚優勢,以新一輪改革創新推動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
新能源:搶抓國家政策機遇,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繼續尋找投資與合作機會。以市場拓展和品牌建設為引領,凝聚優質人才力量,加快技術創新和管理方式的提升,做好“儲備、在談、簽約”的項目良性循環模式,加速分布式光伏規模的拓展;以投建和共建兩手抓,全力推進集中式光伏項目建設;進一步提高漳州區域充電基礎設施網格密度;探尋風能、儲能產業及上下游產業,以及碳匯、碳減排、微電網等領域投資機會,開辟綜合能源服務新業態,拓展公司新能源業務版圖。
生態科技:以打造科技型企業為出發點,推動數字化管理轉型,對項目生產管理及各項業務流程等進行數字化提升改造和數字化管理模塊搭建,開展國家高新技術等申報認證,助力公司向科技化、標準化、創新型區域環保服務商目標邁進;以水治理為核心,拓展涉及生態治理(如土壤修復、固廢處置等)的其他類服務,延伸上下游產業鏈,加快新業務拓展的步伐。
綠色建造:著力綠色科技賦能,協同推動施工現場的智能化、自動化和信息化,精細化工程管理,推進存量工程建設,保質保量竣工交付;繼續加強項目拓展,圍繞鄉村振興、生態治理等主題深入縣域尋求合作,打響綠色建造的品牌,開拓新業務領域。
智慧水務:以實現“服務生產、服務決策、服務百姓”為目標,打造控制自動化、管理協同化、決策科學化、服務主動化的集成平臺,推進智慧水務建設;加強城市供水漏損改造提升GIS項目、數字化水廠等建設進程,更好地提升服務質效;積極推動水價調整工作,促進穩健發展。
低碳出行:以深化現有品牌的轉型升級為核心戰略,以“汽車后市場綜合服務商”為支點,探討綜合性售后服務中心、社區快修網點等售后衍生業務可行性,打破傳統4S點經營模式局限,開辟差異化賽道;在現有二手車交易業務的基礎上,探索二手車出口業務,尋求業務增長點;摸索換電站模式配套嵌入,力爭補足行業服務鏈條。
(三)資金需求及使用計劃
公司自來水的生產,供應及污水處理所需資金主要由收取的水費、污水處理費解決;品牌汽車銷售所需資金由銷售回款解決;其他對外投資所需資金通過自有資金或銀行融資解決。
新年度,公司根據發展戰略目標,綜合考慮資金投向,需求額度及融資成本等因素,積極開展多渠道的資金籌措途徑和制定周密謹慎的資金使用計劃,以滿足項目運行需要,保證項目健康穩定發展。
(四)風險因素分析及其對策
1.光伏發電項目電價與售電電價掛鉤,當上網電價以及國網電價變動時,經濟效益將受到影響,且項目運營期長,存在不可抗力等風險。公司將加強對相關政策的研究、緊跟市場發展情況,強化運營維護管理,保障項目長期穩定運行。
2.隨著區域經濟不斷發展,排放的工業及生活污水增加,如果水源保護不當,原水水質受到污染,將直接影響自來水質量;原水供給存在季節性,又易受到氣候因素的影響,豐水期和枯水期都會形成不一樣的問題,因此公司將一如既往加強水源地保護及水質監測,實時監控,保證水質質量及城市供水安全。公司也將在提升管理智慧化、服務精細化上下功夫,用心打造城市水務服務新樣板,拓展水務業務的盈利點。
3.低碳出行板塊目前面臨部分品牌抗風險能力較低的問題,主要集中于燃油車及合資品牌。為了應對這一挑戰,順應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公司將持續致力于品牌調整與資源優化整合,形成多元化的收入來源,實現降本增效目的,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低碳出行板塊的整體抗風險能力
4.隨著業務的拓寬,項目的落地實施給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公司將持續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全面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建立健全自我約束、自我完善、持續改進的安全生產管理機制,扎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