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檢漏

水務方面面臨的問題:如何提高檢漏效率、降低供水管網損漏率和產銷差?
01
漏損現狀
我國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在15%-20%之間,部分城市甚至超過25%,每年漏損量近百億立方米,相當于700個西湖,一個中等城市的供水管網漏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數以億計。



02
傳統人工巡檢
猶如大海撈針、盲人摸象、檢測效率極低,普查周期長。
工作方式;人工巡線檢測的方式,沿著供水管線使用聽漏桿、相關儀等聽漏設備檢測是否漏水。
問題一:探漏效率低,耗費人力多、普查周期長。
問題二:管線老化,檢漏修漏速度趕不上漏點增加速度。
工作方式;人工巡線檢測的方式,沿著供水管線使用聽漏桿、相關儀等聽漏設備檢測是否漏水。
問題一:探漏效率低,耗費人力多、普查周期長。
問題二:管線老化,檢漏修漏速度趕不上漏點增加速度。



01
SAR衛星遙感的優勢
- 全天候能力
- 日夜工作
- 對介電特性的敏感性
- 對人造物體的敏感度
- 地下穿透散射能力
——L波段衛星可識別出大樹下的角反射器


雷達圖像灰度反映地物目標散射回波強度,其復介電常數與含水量密切相關,依據水與其他地物復介電常數的巨大差異進行介電常數解譯分析,檢測識別異常含水量,結合gis分析和環境篩選實現漏點檢測。

★ 我單位的遙感應用創新產品--城市供水管網衛星探漏服務
利用雷達的穿透性特點,采用長波段雷達衛星掃描獲取整個城市的雷達遙感數據,通過濾波、特征變換等算法模型分析管線泄露導致的土壤含水量差異,檢測識別出小范圍的疑似漏水區域,為地面檢漏核查提供準確依據。

衛星普查與地面核查相結合,建立天地一體化管網綜合減損體系
02
衛星探漏技術流程

★ 地面核查確認

疑似漏水區域位置入庫

疑似漏水區域坐標及管線分布圖發至聽漏人員手機APP

查找確認漏點準確位置并上傳漏點信息

01
衛星探漏特點及優勢
大范圍、高效率檢漏
衛星探漏可一次覆蓋全域管線,可將疑似漏水范圍縮小到半徑150以內,縮小探漏范圍,方便聽漏。
探測精度好、受制因素少
平均每個疑似區域檢出的漏點數量達到0.5個以上。衛星探漏不受天氣、管材、地質環境的影響。
普查周期短、切實降低漏損率
衛星重訪周期半個月。衛星探漏每個月可拍攝一次并給出探漏報告,配合少量地面巡檢人員,一個月即可完成一次全管網檢漏,使發現漏點速度超過漏點新增速度,切實降低管網漏損率。
實現城市供水管網智能化管理
漏點數據的不斷積累,可以不斷優化衛星檢漏算法,逐步提高算法的精準度,為今后管網的完善提供堅實的大數據基礎。
★ 檢漏工作模式的改變


02
衛星探漏的約束



03
衛星探漏前后效率對比
巡檢距離縮短為原來的1/5
每人天發現漏點數提高10倍以上
每公里發現漏點數提高約10倍
通過衛星探漏+地面核查確認進行供水管網衛星探漏服務,高橋片區和金橋片區巡檢管道長度分別降至22%和19%,每人每天發現的漏點數分別提供20和15倍,每人每公里發現的漏點數提供16和9倍,大大提高檢漏效率、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