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行·河南|奏響“黃河大合唱”綠能樂章
澎湃新聞2024-12-12 19:54
河南是千年治黃的主戰場、沿黃經濟的集聚區、黃河文化的孕育地、黃河流域生態屏障的支撐帶。特殊的區位,獨有的文化,讓河南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雙重責任。
作為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在豫骨干企業,華能河南分公司牢牢把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導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新能源發展為核心,以火電綠色轉型升級為重點,以“源網荷儲”“風光火儲”一體化示范工程建設為發力點,加快能源綠色轉型步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賦能,奏響了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的綠能樂章。
風光無限 賦能高質量發展
風從北面來,電送千萬家。走進河南濮陽,廣闊的平原上,一座座風機以百米高度與藍天白云“并肩”,白色的葉片隨風緩緩轉動,與周圍的自然風光相映成景,頗有“風生電來”的動感,這就是華能河南分公司50萬千瓦濮陽風電場。

華能濮陽風電場
近年來,該公司依托豐富的風光等資源,以“河南沿黃地區綠色能源生態廊道”建設為契機,克服重重困難,舉全公司之力在河南全域范圍內大力發展風電、光伏項目,新能源裝機增長至200萬千瓦以上,裝機占比超23%。自首臺風機2016年并網發電以來至今,該公司新能源累計發電量超155億千瓦時,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綠色電力保障。
今年以來,華能河南分公司進一步推進綠色發展換擋提速,構建了覆蓋全省的網格化開發新格局,取得22個共計33.43萬千瓦“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開發權,在五大發電集團在豫企業中排名第一;華能澠池韓家坑光伏項目作為河南省第一個“光火儲”一體化項目取得省電力公司接入批復;與濟源、三門峽等政府簽訂框架協議,取得規;履茉错椖块_發權,鄭州地熱供暖項目作為中國華能第一個中深層地熱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進一步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賦能。
生態優先 弘揚地方優秀文化
在黃河流域的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有一座獨特的風電場——華能湯陰風電場。該風電場風電機組塔筒涂裝上了甲骨文、文字演變、青銅文化、十二生肖等歷史人文圖案,成為當地旅游打卡勝地。

華能湯陰風電場
為實現新能源發展與地方優秀文化相結合,該公司融合地方深厚文化底蘊進行后工業化設計,將當地文化特色圖案繪制在了百米高的風機塔筒上,與湯陰“千年古縣”“三圣之鄉”文化高度融合,將風電場打造成獨具中原文化特色的風車公園,成為全國首創巨型甲骨文彩色風車群,變成了體現當地文化的藝術品,至今仍是業界爭相效仿的典范項目。
中國華能建設的湯陰風電場和濮陽風電場成為河南區域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僅有的兩家風電場。
火電升級 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坐落在千年古都的華能洛陽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每天有上百噸市政污泥進入該公司鍋爐進行摻燒處理。通過一體化處理機對污泥進行干燥、研磨及輸送處理,干化后的污泥隨煙氣進入爐膛燃燒,燃燒產物通過除塵、脫硫、脫硝等環保設施處理后實現達標排放。此舉改變了以往污水處理廠掩埋處理污泥的方式,是助推洛陽“無廢城市”建設的創新性舉措。該項目開創了黃河流域污泥無害化處理先河,至今已累計摻燒污泥超22萬噸,成為洛陽市政府對外宣傳的名片。
污泥摻燒是華能河南分公司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生動體現,也是中國華能火電“三改聯動”戰略部署的創新實踐。

華能沁北電廠
隨著新型城鎮化發展,城市綜合能源服務和污染物處理將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重要問題。華能河南分公司充分利用行業領先技術,將加速向“熱電冷汽水”綜合能源產業鏈延伸,著力推動存量煤電機組從燃煤為主向多元燃料耦合轉型,從發電為主向多元供應轉型,從電量型電源向電力電量型電源轉型。同時,以“三改聯動”為抓手,全面推進火電節能降耗和轉型升級,在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走在前、勇擔當。華能沁北電廠投資2.39億元完成兩臺百萬千瓦機組通流改造,百萬千瓦機組能耗降低15克/千瓦時。華能澠池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完成1號機組低壓缸零出力改造,供熱能力增加7.9萬千瓦,實現調峰、供熱協同發力。洛陽熱電、澠池熱電先后建成投運污泥摻燒項目,實現污泥規;幹茫瑸楫數卣鉀Q了城市污泥消納難題。沁北電廠等4家燃煤電廠加快推進供熱改造,全力滿足城市供熱和工業供汽需求。華能安陽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工業供汽管網建成投運后,當地湯陰縣投資環境得到明顯提升,原安陽市和濮陽市等湯陰縣周邊分散企業均開始規劃遷入集聚區,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助力。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今后,華能河南分公司將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大力發展新能源,持續推進火電轉型升級,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資訊)
周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