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共治”,打好碧水保衛戰——《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解讀
湖南日報2025-01-10 21:34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旋
作為長江中游省份,湖南生態地位重要,水情是重要省情。
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的《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202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1月9日,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條例》進行深入解讀。

(1月9日,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鄭旋 攝)
水污染防治領域總綱性的地方性法規
2018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3次考察湖南并作出“守護好一江碧水”“守護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綠水、藍天凈土”等重要指示。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湖南注重在法治框架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污。
此前,省人大常委會在修訂出臺《湖南省環境保護條例》的基礎上,針對大氣、土壤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分別出臺了綜合性的地方性法規,并針對不同流域、特殊水體治理需要分別制定了湘江、洞庭湖、飲用水等水污染防治或保護條例,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未制定綜合性法規來總攬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卿曉英表示,《條例》出臺,是全面落實水污染防治法、長江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重要舉措,對水污染防治相關工作提出了更為具體、更為嚴格的法律要求,為湖南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作為我省水污染防治領域一部總綱性的地方性法規,《條例》補齊了我省法規短板,實現對水、大氣、土壤和固體廢棄物全要素的管控,搭起了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體系的“四梁八柱”,意義重大而深遠。
“三水共治”,著重解決湖南突出問題
近年來,湖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囑托,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水生態環境持續好轉。2023年,全省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保持98.6%,位居全國前列、中部省份第1。
“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欠賬多、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滯后、重點區域重金屬風險偏大、一些區域水生態退化等。”卿曉英坦言,目前,我省水污染防治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仍未得到根本緩解。
據了解,《條例》包含38條內容,適用于湖南省行政區域內的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山塘等地表水體以及地下水體的污染防治。
如何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條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和保護,統籌強化水污染治理、水資源保障、水生態修復“三水共治”,注重整體推進、重點突破。
針對湖南實際,《條例》重點明確、細化了總磷污染防治、工業企業(園區)污染防治、重金屬污染防控、礦井涌水(尾礦庫)污染治理、醫療機構污水處理、城鄉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轉運站(填埋場)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水產養殖污染防治、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船舶(港口、碼頭)污染防治、黑臭水體治理等12項重點工作。
省人大常委會環資委副主任谷本華認為,《條例》主要亮點,在于著重解決湖南突出問題、補齊治理短板弱項、解決群眾身邊問題,有利于推動美麗湖南建設,增強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