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科技工作者風采展」艾慶輝:構建海水魚精準營養配方體系,做海水魚的“營養師”
大眾日報2025-01-08 16:51
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建設“藍色糧倉”,是踐行“大食物觀”理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長期以來,海水魚養殖產業面臨精準營養研究缺乏及由此導致的高效配合飼料開發技術落后等“卡脖子”問題,嚴重阻礙了海水魚養殖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艾慶輝及其團隊以大黃魚、花鱸等我國海水魚養殖代表品種為研究對象,開發了非魚源飼料原料高效利用技術和綠色靶向添加劑應用技術,構建了海水魚精準營養配方體系,并研制了一系列海水魚綠色高效配合飼料,為海水魚定制了“健康營養食譜”,有力推動了我國水產養殖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瞄準痛點,為海水魚養殖定制“健康營養食譜”
當前,我國漁業現代化建設加速推進,水產品總產量連續35年位居世界第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達到7116萬噸,連續35年位居世界第一。
隨著消費者對水產品質量的要求不斷提升,相比于水產品“量”的增長,“質”的提升成為更受關注的事情。
水產飼料是水產養殖業的重要保障,是實現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近年來,水產養殖業的轉型升級對水產飼料工業提出了更高要求,開展水產動物精準營養研究也勢在必行。
艾慶輝帶領團隊聚焦水產飼料產業的“卡脖子”難題,在海上漁排進行養殖實驗。“這些漁排遠離陸地,缺乏淡水資源,飲水和洗澡都成了難題。而夏季臺風的肆虐加劇了困難,導致網箱中的實驗對象經常受到嚴重傷害。頻繁的停電更是給研究工作帶來了巨大不便,這一切構成了一系列艱難的挑戰。”艾慶輝說,像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面對這些難題,艾慶輝團隊沒有退縮。工貴其久,業貴其專。在艾慶輝教授的指導下,大家分工明確,又彼此協作,為保證配合的默契,團隊成員主動學習,用漁民式的水中作業和野外試驗,耐心地“熬”出了一項項的科研成果。
“以前的營養研究往往只關注水產動物生長的快慢,而精準營養則需要研究不同生長階段、不同飼料原料和不同養殖條件下水產動物營養需求的變化,同時綜合考慮水產動物的生長、健康和品質等多項要素。”艾慶輝說。
在科研中既要下“真”功夫,又要下“細”功夫。艾慶輝團隊基于精準營養研究,篩選了多個能夠調控海水魚代謝和免疫反應的關鍵靶點,從生長、健康、安全和環境保護角度出發,成功構建了新型綠色靶向飼料添加劑應用體系,促進養殖魚類的生長和健康,降低了飼料中氮、磷的排泄,從而實現對水域生態環境的保護。
前路漫漫終可期,艾慶輝團隊成員們攻堅克難,勇于創新,從無到有突破了海水魚飼料工業面臨的精準營養研究缺乏、優質飼料原料短缺、綠色環保添加劑缺乏等行業痛點問題,先后系統解析了海水魚類營養代謝和營養免疫調控機制,構建了海水魚類精準營養需求數據庫,并以此為基礎突破了魚粉魚油高效利用技術和綠色靶向飼料添加劑應用技術,成功開發了多種海水魚高效綠色配合飼料。
如何讓研發成果從“書架”擺上“貨架”?艾慶輝團隊通過與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恒興飼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廣東粵海飼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合作推廣,科研成果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扭轉了我國水產飼料工業長期依賴魚粉魚油資源的局面,在構筑“藍色糧倉”路上譜寫出華美樂章。
伴海而行,百花齊放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漁業作為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促進農民增收、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作用。作為一名高?萍脊ぷ髡,艾慶輝教授先后培養50余名研究生,為國家水產行業輸送了應用型高端人才。這些青年人才毫無保留地把將自己所學所長用到為漁民、漁業服務的實踐中去,達到了“傳授一批技術、培養一批人才、脫貧一方民眾、支撐一項產業”的目標,切實解決漁民在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推動了當地鄉村振興。

截至目前,艾慶輝教授已為社會創造了數萬個水產養殖相關崗位,間接帶動了農村地區周邊服務行業的發展,同時組織培訓養殖從業者超4.7萬人次,不僅增加了農村地區的就業機會,還有力地提高了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和就業競爭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重要支持。
談到水產動物營養研究與飼料工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艾慶輝表示,我國已成為世界水產動物營養研究和飼料生產的中心,在研究方法與手段方面快速進步,研究理念發生顯著變化。未來,我國水產動物營養未來應進行精準營養的深入系統研究、開發非糧蛋白,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加強環保飼料的研發、樹立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發展數字化,智能化營養與飼料運用體系、重視多學科交叉與融合。
20年來,艾慶輝以服務國家為最高追求,主動擔當作為,將個人“小我”融入國家“大我”,在向海圖強的征程中奮勇拼搏,把大海變成“藍色糧倉”。深遠海養殖是未來漁業發展的大勢所趨。面向未來,艾慶輝將和團隊成員一起,繼續深耕海水魚類精準營養研究領域,攻堅克難,推動我國水產養殖業的轉型升級和健康可持續發展。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薄克國 通訊員 徐加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