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專訪香港城市大學戴建國教授:“無電制冷”引領綠色革命
“無電制冷”引領綠色革命
戴建國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建筑學及土木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系主任,他也是國際土木工程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國際先進材料學會會員。作為斯坦福大學發布的全球前2%高被引科學家之一,戴教授的研究成果廣受國際認可,代表著中國科學家在國際舞臺上的卓越聲量。
戴建國教授主導研發的“無電制冷”技術,是一種在日間陽光照射下,無需任何電力即可使物體表面溫度低于環境溫度的綠色材料技術。無電制冷首代技術利用無機納米材料實現了亞環境日間輻射制冷,概念在Nature上發表并得到驗證。次代技術轉向有機材料,團隊不僅實現了量產化,還研發出獨特的熒光制冷技術提升制冷效率,以及彩色輻射制冷涂層提供更豐富的美觀選擇。戴建國教授團隊目前已將該技術已發展至第三代,實現了常溫合成零碳無機SDRC涂料,該材料在降溫性能、環保性和耐久性方面都實現了顯著突破,可實現約5℃的降溫效果,單位面積制冷功率可達40多瓦。
相較于依賴能耗的傳統制冷方式,這項“綠色黑科技”無能耗負擔、無二氧化碳排放,如同為城市插上“被動降溫”的翅膀。在光伏發電系統中,可有效降低太陽能板表面溫度、提高發電效率;紡織行業中,可以制造清涼面料,提升舒適性;在數據中心與服務器機房中,能減輕高密度設備的熱管理壓力,降低能耗成本;而在綠色建筑和新能源汽車中,則具備屋頂或車頂降溫、減輕空調負荷的潛力。
這項技術在集裝箱行業的應用,也大大減少了相關的能源消耗。在香港機電署的支持下,團隊完成了為期一年的集裝箱臨時房屋應用測試,結果顯示,該制冷涂層技術在實際使用中可帶來超過25%的節能效果,有效緩解高溫對室內環境與能源消耗的雙重壓力。
將科研成果切實服務于社會
在戴建國教授看來,“高校不僅要做好基礎研究、培養優秀人才,更要將科研成果切實服務于社會。”他積極推進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致力于打通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的“最后一公里”,推動前沿技術實現應用落地。
戴教授說,長三角地區企業資源豐富,創新活力強勁,是科研成果轉化的理想土壤。
“我們希望能夠把香港的基礎研究、在實驗室證明的概念、產品,與長三角的企業資源深入結合,開展協同創新,我相信這將進一步助力科研成果在長三角實現產業化,催生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
戴建國教授表示,他高度認同長三角國創中心“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時代使命,希望未來能夠通過國創中心的精準對接,幫助前沿技術找到最契合的落地場景,從而加速創新成果造福社會和大眾。